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大全 > 金剛經 >

《金剛經》譯文及注解評析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原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①。須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②。須菩提。于意云何?梢匀啖垡娙鐏聿。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于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譯文】

  這時,須菩提尊敬地對佛說:“世尊,該如何稱呼此經?我們這些人該如何遵照實行?”

  佛告訴須菩提:“此經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因為這樣的名稱,你們就該遵照實行。之所以這樣,須菩提,佛說‘一般性’的根本大法,并非‘一般性’的根本大法,而是通過無數(shù)的實踐,無數(shù)的個別總結提煉的‘一般性’大法!須菩提,如來‘有’所說法嗎?”

  須菩提尊敬地對佛說:“世尊,如來無所說。”

  佛問:“須菩提,你的觀點如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這些算多嗎?”

  須菩提回答:“很多,世尊。”

  佛說:“須菩提,這些微塵,如來說并非微塵,稱為微塵,如來說世界,并非世界,稱為世界。須菩提,你的觀點如何?能以三十二種外貌特征得見如來嗎?”

  須菩提回答:‘不能,世尊,不能以三十二種外貌特征得見如來。”

  佛問:“為什么?”

  須菩提回答:“如來說三十二種外貌特征,如同虛空般廣大,稱為三十二種外貌特征。”

  佛說:“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恒河中沙子一樣多的身命布施。如果還有人,掌握此經的義理和領會掌握四句偈,為他人演說,他所得的福德與前面的福德一樣多。”

  【注解與評析】

  ①:無所說,是指佛在無量世里,無數(shù)的實踐當中,掌握了宇宙與眾生全部的奧秘,如果要全部說出來,是說不完的,只能說“一般性”的理論,佛說:我所知法,如林中葉,所說的法,如手中葉。另外,有些內容沒說,是因為“因緣”尚未成熟,佛曾經交待阿難:如來未說的,你就別說。

  阿難被佛授記為“山;圩栽谕ㄍ跞鐏”,他的果位超過須菩提的果位,須菩提通曉“佛性”的含義,何況阿難?可某部“經典”中,阿難被那位所謂的“佛”批判得一無是處,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嗎?

  ②:微塵非微塵,世界非世界,有兩層含義:

 、乓活w微塵與一“三千大千世界”的比例,大于一“三千大千世界”與宇宙的比例。

  佛說:比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種……磨以為墨,過于東方千國土乃下一點……如果展轉盡地種墨……不得其邊際……(詳見《妙法蓮花經》卷三《化城喻品》)

 、埔活w微塵,每次取其原有規(guī)模的七分之一比例,可作無限的分割。(詳見《方廣大莊嚴經》卷四《現(xiàn)藝品第十二》)。

  三十二相,如來聚足三十二相后,可作無量的變化,如來法身也是“物質”性的。(詳見南本《大般涅槃經》二十一卷)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原文】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后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①。即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②。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③。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④。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⑤割截身體。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節(jié)節(jié)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⑥。須菩提。如來是真語⑦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譯文】

  這時須菩提,聽佛演說此經,深刻地明白了其中的要領,感動地流下眼淚,而尊敬地對佛說:“希有世尊,佛說這樣很深的經典,我從以往無量世來所得慧眼,從未聽過這樣的經文,世尊,如果還有人聽到此經文,信心堅定無雜念,則增長堅固的思想認識,應該知道這些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此堅固的思想認識就是如虛空般廣大無邊,不可限量,并且牢不可破,所以如來稱其為堅固的思想認識,世尊,我現(xiàn)在聽聞這樣的經典,不足為難。如果當來之世,第五個五百年,其中有人,聽到此經,如理領會掌握,這些人就為第一希有,為什么?因為這些人懂得了一切眾生都永恒不滅,思想認識猶如虛空般廣大。之所以這樣,菩薩之特征就是不能用感性認識與唯心認識去認知。人的特征,眾生的特征,生死的特征就是不能用感性認識與唯心認識去認知。摒棄一切感性與唯心的認識,就稱為‘覺悟’。”

  佛告訴須菩提:“是的,是的,如果還有人,聽到此經,不驚不怖不畏,應該知道這些人非常難能可貴,如來說金剛般的根本大法,并非金剛般的根本大法,而是比金剛還要牢固的根本大法,只不過稱為金剛般的根本大法。須菩提,忍辱根本大法,如來說非忍辱根本大法,而是讓人快速達到自由佛國的強大‘武器’。須菩提,如我以前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那時,明白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永恒不滅。為什么,我于以前被節(jié)節(jié)支解時,如果不明白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永恒不滅,就會生起嗔恨!須菩提,又想起過去在五百世里作忍辱仙人,在那五百世里,明白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永恒不滅。所以須菩提,菩薩應拋棄一切現(xiàn)有的認識,發(fā)大乘佛道的大愿,思想認識不應停留在感性認識上,思想認識不應停留在唯心認識上,思想認識應該如虛空般廣大。如果思想認識懈怠、精神放逸了,就是脆弱的,所以佛說菩薩的思想認識不應僅停留在物質財富的布施上。須菩提,菩薩為造福一切眾生,應該這樣布施。如來說一切感性與唯心的認識,都是錯誤的認識,又說一切眾生并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所說的話語,是經得起檢驗的,是完美無漏的,是符合客觀實際的,是真誠的,是辯證統(tǒng)一的,須菩提,如來所得的法,此法無限量又有限量,須菩提,如果菩薩的思想認識,只停留于以佛法而行布施,如人入于黑暗處,什么也看不見。如果菩薩思想認識不停留于以佛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眼睛,日光明照,見種種物質。須菩提,當來之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夠對此經義理領會掌握讀誦。等同于如來。以佛智慧,全部知道這些人,全部看見這些人都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注解與評析】

  ①:離一切諸相,佛要求人們修三十七個“無相”之相,詳見南本《大般涅槃》三十六卷。

  ②:不驚不怖不畏。有三層含義:⑴不再有生老病死的恐懼;⑵不再畏懼邪惡;⑶不對自身能否達到佛的境界有懷疑和畏難情緒。

  ③:第一波羅蜜。如金剛,實質上比“金剛”還硬,金剛可壞,而大乘佛法永不壞,佛永不壞,眾生永不壞。因為世間找不出比金剛還硬的東西,只好以金剛作比喻。

  ④:忍辱波羅蜜,也叫“無生法忍”,生,指精神受肉體被動的影響,忍,指控制之意,指精神主動控制因肉體帶來的各種欲望和唯心認識帶來的各種錯知錯見。

  人們在修“無生法忍”時,應該適合自身的特點,循序漸進,切不可強行操作。更不做無謂的犧牲。釋加佛做忍辱仙人時,已經有了無量神通,并且為了感化歌利王才這樣做的!每個人的起點不同,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可復制,所以必須適合自身的特點,否則就違背了大乘佛法之精神,違反了矛盾的特殊原理。修一切法常者,墮于斷見。

  佛說:一切屬己,不必受樂;一切屬他,不必受苦。己,指精神;他,指肉體。

  ⑤:歌利王,也稱“阿阇世王”,釋迦佛與歌利王的故事以及五百世作忍辱仙人的故事。(詳見《賢愚因緣經》)

  ⑥:眾生非眾生,指所有的眾生,在永恒的時空里,最終都會成佛,起點、經歷、時間不同而已。佛也是從眾生從凡人修煉而成的。

  ⑦:真語,真,如金剛般不可破壞之意,就是經得起檢驗。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原文】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①。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fā)大乘者說。為發(fā)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于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yǎng)。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譯文】

  佛說:“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時分,用恒河中沙子一樣多的身命布施,中日時分,又用恒河中沙子一樣多的身命布施,后日時分,還以恒河中沙子一樣多的身命布施,這樣無量百千萬億劫,用身命布施。如果還有人,聽到這樣的經典,信心不退轉,他所得的福報勝過前面那人。何況書寫、領會、掌握、讀誦為他人演說!須菩提,一句話概括,此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的無邊功德。如來為發(fā)大乘佛道大愿的人演說,為發(fā)最上乘佛道大愿的人演說。如果有人領會掌握讀誦廣為人說,如來全部知道這些人,全部看見這些人,都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的功德。像這些人,才是擔當?shù)闷鸷霌P如來大乘佛法之重任的人。為什么?須菩提,如果樂于小乘佛法的人就會執(zhí)著于‘眼見佛性’,就對此經,不能領會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任何地方,如果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都會感應并供養(yǎng)他們。應該知道這些地方,等同于佛塔,都應恭敬,作禮圍繞,以各種花香散發(fā)這些地方。”

  【注解與評析】

  ①:劫,指三千大千世界從成立到毀滅,所用的時間,為1474.56億年。(具體算法詳見《佛說無量壽命經》)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