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譯文及注解評析
第十品 莊嚴凈土分
【原文】
佛告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①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于法實無所得②。須菩提。于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于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譯文】
佛問須菩提:“你的觀點是怎樣的?如來以往在燃燈佛那里于大乘佛法‘有’所得嗎?”
須菩提回答:“不得,世尊,如來在燃燈佛那里,于大乘佛法實無所得。”
佛問:“須菩提,你的觀點是怎樣的?菩薩莊嚴佛土嗎?”
須菩提回答:“不莊嚴,世尊。”
佛問:“為什么?”
須菩提回答:“莊嚴佛土,并非莊嚴,稱為莊嚴而已。”
佛說:“所以,須菩提,各位大菩薩,應該這樣樹立虛空般廣大無邊的思想認識,不應停留在感性認識上,不應停留在唯心認識上,思想認識應該像虛空般廣大。須菩提,比如有人身體如須彌山王這樣大,你的觀點如何?這樣的身體算大嗎?”
須菩提回答 :“很大,世尊。”
佛問:“為什么?”
須菩提回答:“佛說這樣的大身并非金剛不壞的大身,只不過稱為大身。”
【注解與評析】
①:燃燈佛:也稱“普光如來”,燃燈佛向釋加佛授記的故事。(詳見《過去現(xiàn)在因果經》卷一)
②:無所得,這里的“無”指“少”的意思,盡管釋迦佛已得授記,佛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開發(fā),但離真正成佛練就金剛不敗之身,尚存較大距離。釋加佛以此教導各位菩薩應該永無止境地努力精進,莊嚴佛土也是永無止境,須彌山王與宇宙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來世的路,宇宙與人類自身的無窮的奧秘,等待著各位菩薩去探索,去證知!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原文】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shù)。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shù)。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①滿爾所恒河沙數(shù)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譯文】
佛問:“須菩提,比如一恒河中所有沙塵的數(shù)量,又以一沙塵作一恒河,你的觀點是怎樣的?這些恒河中沙塵的數(shù)量不夠多嗎?”
須菩提回答:“很多,世尊,這些恒河已多到數(shù)不勝數(shù),何況其中沙塵的數(shù)量!”
佛說:“須菩提,我現(xiàn)在實話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恒河沙數(shù)般的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所有七寶,拿來布施,所得福報多嗎?”
須菩提回答:“很多,世尊。”
佛告訴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理解掌握此經的義理以及領會掌握四句偈,為他人演說,這樣的福德勝前福德!”
【注解與評析】
①:七寶:指金、銀、琉璃、頗梨、真珠、琥珀、瑪瑙。
本章再次強調掌握大乘佛法義理的極端重要性。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原文】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yǎng)。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①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②。
【譯文】
佛接著說:“還有,須菩提,隨時隨地有人演說此經以及四句偈,應該知道此地,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都會感應并供養(yǎng)他們,如同佛的塔廟所在地那樣。更何況有人能完全地領會掌握并讀誦。須菩提,你應該知道,這些人已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象這樣經典所在的地方,相當于有佛存在,你應該如同愛護弟子般地愛護他們。”
【注解與評析】
①:經典:是指善男子善女人完全掌握了大乘佛法之義理,演說得精彩。
②: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這句話表面上看很矛盾,其實不矛盾,佛通過這句話告訴大家:通達大乘義理,并不意味著就成了佛,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地藏經注音版
- 無量壽經注音
- 妙法蓮華經全文
- 《心經》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全文-金剛經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原文
- 楞嚴經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原文
- 金剛經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原文
- 楞嚴經注音
- 金剛經原文
- 圓覺經原文
- 無量壽經原文
- 妙法蓮華經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全文-心經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原文
- 無量壽經全文
- 地藏經解釋-地藏經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注音版
- 維摩詰經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心經的作用和好處,心經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原文
- 《心經》全文、心經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白話文
- 金剛經譯文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